隨著多種所有制工程施工企業的發展及跨區域經營障礙被打破,巖土工程市場已處于完全競爭狀態。巖土工程項目承接主要通過公開招投標活動實現,行業內市場化程度較高,市場集中度偏低。
我國巖土工程行業具有企業數量多、規模小的特點。據《2013-2017年中國巖土工程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》統計,我國僅從事強夯業務的企業就超過300家,巖土工程行業的集中度較低,導致優勢企業無法形成規模優勢。這與發達國家該行業高度集中的特點形成了鮮明對比。
巖土工程行業在未來的發展中要解決行業分散、集中度過低的問題,提高整體競爭力進而提高盈利能力,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抓住時代機遇,適應時機,以更優的業務模式、調整行業業務結構類型,實現行業的飛速發展。
數據顯示,未來巖土工程行業的幾大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:
民生工程的機遇
根據國家“十二五”規劃,在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經濟將著重調整經濟結構,大力發展新興產業,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,同時會加大民生領域的投資,將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五大著力點之一,民生工程建設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高度。
民生工程投入較多的領域包括:10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、教育和衛生等民生工程、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,以及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四萬億等。2011年財政在民生工程計劃支出達到10510億,比2010年增長18.1%。各地政府在民生工程的投入力度也不斷加大。巖土工程企業應順勢而為,抓住民生工程這一重大機遇,加強在相關領域的投入和開拓,保持良好發展勢頭。
經濟結構調整中得新機
調整經濟結構,同樣是我國“十二五”規劃中的核心內容,關系到我國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發展。在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將提高服務業的比重,推動產業升級,加快西部和內陸區域的發展,提高能效,減少污染,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。
國民經濟結構的調整,對巖土工程行業來說意味著服務對象的變化,進而影響到巖土工程行業的服務內容和形式,以及行業格局。因此,需要巖土工程企業緊密關注經濟結構調整的趨勢,研究新領域,發展新技術,創新服務模式,以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。
轉變發展方式,是“十二五”期間我國經濟的重要任務,是提升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徑。對于工程建設領域而言,簡單追求量的粗放式增長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。作為工程建設的重要環節,巖土工程行業的發展模式也將發生深刻轉變,必將從“外延式”發展轉變成“內生式”的發展模式,不斷增強企業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、發展動力和競爭實力,實現更有質量的發展。
綠色市場拓展廣闊
近年來國家突出強調要建設資源節約型、環境友好型社會,大力倡導發展綠色環保、再生能源、新材料、循環利用、垃圾處理等方面的新型產業。國家“十二五”規劃也將節能和降低碳排放作為重要的政策導向。在工程建設領域,低碳節能方面的標準和要求也在不斷加強,節能環保新材料、新技術的應用也在不斷加速。這對于巖土工程行業而言,即是新的挑戰,也昭示著新的市場空間。
國際格局變動下的市場增長
雖然近年來國際政治和經濟局勢都出現了一些動蕩,但以“金磚四國”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,國際經濟也日益從大西洋兩岸向太平洋兩岸轉移。以新興經濟體為代表的亞非拉國家,正是歷來我國工程建設以及巖土工程行業“走出去”的重要市場區域。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、亞非拉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,將會更加促進我國巖土工程行業走出國 門,推動我國巖土工程行業的國際化進程。
微信掃一掃